月光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仙侠修真 >在修仙游戏抽卡:开局抽到浸猪笼 > 91.九十一 蚕官(八)

91.九十一 蚕官(八)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“要你们这等废物有何用!”

江南的山水之景, 大江涛涛之貌,微缩于一角。

越省的幽官,像一个个拇指大的人物棋子, 浮在江南地貌缩影的上方。从省城隍到天将, 文武二列均冷汗涔涔,拜倒在地,头不敢抬。

皇帝的虚影飘荡在山河社稷图的分图之上, 脸色掩不住的苍白。

此表人间的大夏被姜月动摇了道统,作为此表的当今人皇,他的修为碎裂至炼精化炁, 便总是这样虚弱的模样, 脾气却暴躁了许多。

之前只听幽官们禀告, 说李秀丽出现在江南,遂批准了他们的奏章。

此时他们走脱了妖女, 不得不来请罪, 将现场的全部情况一一述来, 全部推脱到蚕官和鬼母头上,说, 疑似是蚕官救走了妖女。

皇帝开始还能坐得住,越听越觉眼前发黑, 怒火上涌, 双手发颤, 连带着大江也随他的心情而浪涛高卷:“蠢货!蠢货!蠢货!谁教你们这样自作聪明, 自作主张?!‘蚕官’四下掳掠大夏之民,你们竟当成小事,无人禀告于朕!!明明可以捉住‘蚕官’,你们却为了李秀丽, 而放弃了捉拿此獠!”

“无能贪婪且无知狂妄!连‘蚕官’是什么存在都不知道,就敢轻视!你们居然真信民间的那些讹传!”

皇帝额头开始抽痛,他本是大夏仙朝主宗的宗室子弟,见多识广:“蚕官者,为‘残官’之讹传。残官者,五残星也,隶属天之厉。司天之厉者,西王母也!”

“‘西王母’,是通天教残存的少数大现象之一,在主宗所辖的数个阳世里,都有广大信徒,至今仍与我朝共生。每逢各表人间战乱、大瘟疫、大灾难,就现身掳掠人口,藏之瑶池洞天。”

“据说,祂与太乙宗有密切合作,被祂藏入瑶池洞天的人口,大部分都会被运往至太乙宗治下。且祂狡猾异常,其在阳世对应的溢出区——即‘瑶池’洞天,能在诸表人间不断移动,主宗对祂都无可奈何,只得设下悬赏,一旦发现其踪迹,提供线索,或能逮捕其下属现象‘青鸟’,即残官,或有偌大嘉赏。”

“李秀丽不过是占着通天教便宜的可憎小人,虽罪该万死,但她的影响,远远不如‘蚕官’对大夏的祸害重。你们为利欲熏心,舍大取小,焉能不失败?瑶池阿母作为通天教大现象,怎会坐视你们逮捕此女?为一时熏心,反而大小皆失,不堪为牧民臣!”

“速速将半年来江南一带所有涉及‘蚕官’的异事,尽报于朕!若有一丝遗漏,你们就在社稷图里当场谢罪!”

皇帝说到这里,因愤怒而猛喘了几口气,觉得脑中刺痛异常——这是修为反噬的症状之一。

一对玉手悄然环上他的头,轻柔地为他按摩头部,胡贵妃温声道:“陛下龙体贵重,莫为这等蠢货气坏了身子。”

身后,牡丹国色的妃子笑语盈盈,周身环绕之炁,与皇帝身边的炁紧密地连接在一起。不同于寻常修士敛炁自体,他们的炁像是环绕不断的阴阳鱼。

只是,皇帝的炁占据绝对的主导。

皇帝深深吐出一息,除了肉身的舒缓,胡贵妃的炁一来一回之间,为他体内混乱的炁带来了一定的秩序,让他的精神也渐渐平静。

他拍了拍爱妃的手:“朕近来实在没有精力料理阳世政务。白薇你入了后妃之道,与朕的帝王之道一体存亡。阳世的政务,悉托予汝。大小事宜,你自可决断。”

胡贵妃应了声是,便不声不响,温柔如水,继续为皇帝舒缓痛苦。

江南微缩景观上方,越省幽官人人身子打颤。

在社稷图内“谢罪”,比直接废掉他们修为,杀死他们还痛苦。

不敢有半丝隐瞒,所有人,将半年来所有可能涉及“蚕官”的异事都一一细陈。

轮到西州府城隍禀告时,皇帝眉宇一皱:“清泉县五大村镇人口一起消失时,西州府城内,诗魂、卫女有合并溢出区的异动?越王、郑家的小子,也牵涉其中?”

西州府城隍叩首:“微臣拜访了越王,并细诘了西州阳世知府、知县,又梦中召来当日所有围看百姓,确认无误。”

“当日,越王举行文会,游览明胜湖。郑端也在被邀行列。他向越王提出,说自己的朋友收到诗魂、卫女求助。二鬼魂为美满情缘,恳求越王调动文会上的江南名士,以诗作桥,链接两个溢出区。

诗魂、卫女相会明胜湖畔时,满城诗歌意象,炁冲西洲。

我等幽官彼时正在外搜寻妖女李秀丽的踪迹,不曾回返西州,虽然被驻守区域的异常庞大的炁所惊动,回望探查,也见到诗歌巡天,便也以为是诗魂、卫女相关的动静,故而不曾留心。微臣是事后才知道,就在诗歌意象炁冲西州时,恰是清泉县大批百姓失踪之时。”

皇帝当然听得出西州府城隍的言外之意。他想的与府城隍差不多。

这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,你诗魂、卫女,相隔一方也不是一天两天,一年两年了,越王召开文会,江南才子齐聚的盛事虽然少有,但也不是三年五载等不到的。怎么就偏偏选在这一日,要合并洞天?

皇帝道:“‘瑶池’每转移到一个不同列的阳世,就需要大量之炁冲击出一方溢出区,以浮出阳世。这样的临时溢出区问世的动静,若无遮掩,只要不是睁眼的瞎子,都能察觉异动。”

皇帝敲了敲手指,问:“你们调查了郑端这小子吗?”

府城隍回禀:“郑端已被西王母掳去。但微臣召集了所有与郑端相关的人士。确认了两件事。第一,郑端被瑶池带走前,曾与化姓为刘的李秀丽相识,颇有追求之意。

第二,郑端曾亲自接触过卫女、诗魂。不过,是为着他家与游慎的百年之约。”

皇帝沉吟片刻:“郑端可知李秀丽的真实身份,为我大夏钦犯?”

府城隍老老实实道:“从郑端的好友、老师、以及李秀丽藏身的文昌阁周边百姓的供词来看,他可能并不知晓,出头相劝越王,主要是为了能解郑家与游慎的百年之约。”

“哼。”皇帝冷笑道:“不忙给这小子开脱。熟知他是真被残官掳去,还是畏罪潜逃?”

他随手捏了一道圣旨,化作一道炁,飞向山河社稷图中,京城的位置,让京城的幽官都重点观察郑家这段时间的动向。又嘱咐胡贵妃:“阳世里,让京兆尹等,也派人暗中关注郑家,若有异动,随时围住。”

府城隍听了皇帝的吩咐,心思活动,想着将功折罪,忙道:“陛下,微臣也派人去监视卫女、诗魂.......或您有令,我们必将二鬼魂包围......”

“休得自作主张!”熟知,皇帝愈发厌嫌其愚钝无知,斥责道:“卫女、诗魂只是略有嫌疑。但祂们归根结底,不是凡人,而是现象。鬼怪类溢出区,纵使有极少本人的炁,保留了部分生前性格与记忆,但归根结底,是依据本身规则与上层现象的指令而动。轻易表露对卫女、诗魂的怀疑,何异于当面指责‘广寒宫’与通天教、太乙宗勾结?你们倒有这狗胆去围人!”

十大现象中,广寒宫偏向阴神门派,一向是主宗的座上宾,连主宗圣上都要以礼相待。

不要说只是“怀疑”、“太巧合”,就算卫女、诗魂明晃晃帮西王母掳人,要不要处理祂们,也只能上报主宗,由主宗与广寒宫沟通、商议,再行处置。

这几个算什么东西,倒想指责、围了对方下属现象?

倒是郑家......

皇帝心念急转,神态略森然。

郑家也轻易动不得。但以至今未归的郑端为借口,撬开他们一个口子,倒可以试试。

郑家之姓,来自当年的郑国公子后裔。他们的祖先,是儒门大家,儒家祖师爷的七十二亲传弟子之一。

而儒门的这些贤圣,在仙朝主宗,亦为官做宰,地位显赫。

本表人间,世人都以为儒家臣服大夏,儒门依附仙朝。

皇帝作为主宗的宗室子弟,却知道,儒家的立场颇有些微妙。就像主宗当中,有些道统,对阳神的态度也很微妙。

儒家,自祖师爷开始,虽身在阴神五大派,却常谈“大同小康”、“天下为公”,甚至对阳神门派曾大加赞赏。

其子弟,更是历代颇多醉心人族存亡,甚至常常为了自己的理想,而僭越阴神大道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